山东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茶叶等5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申报类别: 其他 发布时间:2024-04-12
政策分类: 其他政策 公文种类: 通知类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茶叶等5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发布日期: 2014- 07- 24  16: 35

  • 信息来源: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日政办发〔2014〕16号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茶叶等5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为加快发展品牌特色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日照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日照市桑蚕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日照市烟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日照市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日照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省政府对加快5个特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加快5个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我市5个特色产业发展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市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充分认识加快5个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在推动5个特色产业发展中争先创优。
二、强化政策扶持
要切实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扶持机制,实行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主产区政府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集聚涉农资金,重点支持5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经营、良种繁育、科技创新与推广、示范园区建设、特色产品和品牌培育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对5个特色产业的信贷扶持。要积极探索以商业性保险为主、政策性保险为辅的多样化保险模式,降低风险,调动和保护经营主体发展5个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三、加强组织领导
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5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单位要在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5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等进一步细化。各级主产区政府要把5个特色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5个特色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21日

日照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为全面提升我市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山东省茶叶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自1966年实施“南茶北引”工程以来,茶叶生产已发展成为我市重要农业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化措施,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品位”四品战略,着力推动茶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投产面积15.7万亩,茶农收入11亿元;茶叶总产量1万余吨,总产值18.7亿元,全市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和75%以上。日照已发展成为全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日照绿茶”已成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名茶。“日照绿茶”、“雪青”2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9个茶叶品牌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
(二)发展潜力。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近十年绿茶出口量、出口额年均分别增长4%、12%以上。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仅山东省茶叶年消费量就在8万吨左右,而目前我省茶叶年产量(1万多吨)仅占消费需求的16%。茶叶经济效益、综合效益高,我市茶农年鲜叶收入每亩可达0.5—1万元,高的可达2万元以上。茶产业属于典型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茶产业符合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增收的要求。
(三)发展优势。我市发展茶叶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品质优势、文化优势突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北方绿茶之乡”作为日照市八大城市名片之一进行全力打造;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技术领先,是全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已发展成为推动全省茶叶发展的技术龙头;日照绿茶品质独特,备受消费者珍爱;日照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把茶文化融于历史文化元素,必将提升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
(四)制约因素。茶叶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日照茶叶商标多达一百个,地方品牌“多、杂、乱”,当家品牌“日照绿茶”在全国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茶园防护林网、水利配套等基础设施较差,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仅有5家,茶园面积不足2000亩;茶叶专业化、信息化支撑薄弱,茶叶科研机构装备不完善,高层次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市基层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人。茶叶技术推广体系、服务网络不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渠道不畅通。
二、发展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集聚发展,市场驱动、统筹发展,科技支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加茶农收入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实施品牌带动,努力推动日照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采摘面积25万亩,分别比2013年增长50%和60%,分别占全省的60%和70%;茶叶产量2.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46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09%和146%,分别占全省的76%和76%以上;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茶园面积、产量、产值保持全省第一。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重点规范建设东港区后村镇、岚山巨峰镇2个万亩片、8个千亩片,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建设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100个。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适宜机械化管理的标准茶叶种植模式,加快适宜茶叶采摘机械化技术的引进示范。到2020年,良种比例、无性系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20%以上。
(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30个,其中达到省级示范认定15个。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到2020年,50%以上示范园区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重点打造20家市级以上茶叶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实现清洁化生产。推动日照港集团、五征集团等一批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参与建设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实现建基地、联农户。
(四)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提升茶叶品种加工工艺,加快设备的改造提升,到2020年,建成茶叶清洁化生产线5条。全市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保有量突破1万台(套)。
(五)推进质量与品牌化建设。在东港区、岚山区等茶叶主产区建设县级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到2020年“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5%以上;坚持“创牌、护牌、扬牌”并举,联合茶叶企业、行业组织、媒体、融合技术、会展、文化等要素,整体化推进茶叶质量、品质、“包装”建设与开发,集中打造并叫响“日照绿茶”品牌。
(六)深度挖掘茶叶文化内涵。定期举办日照绿茶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挖掘日照历史文化,丰富日照茶文化内涵,采用多种途径传播日照绿茶文化;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文化于一体的茶园,开辟“茶之旅”专线,突出游客自采、自炒、自泡、自品尝等自娱休闲项目,增强旅游业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日照茶叶发展规划、日照绿茶推介宣传、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狠抓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各主产区要建立健全茶产业发展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 
(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茶园建设、茶叶龙头企业培育、茶叶品牌推介等给予扶持。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安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及推广、农机补贴、退耕还林、市场建设、产品流通、农超(商)对接和农村现代经营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项目资金时,要集中使用投向,适当向茶产业倾斜。有条件的区县可根据情况自行自主开展茶叶农业保险,探索以商业性保险为主、政策性保险为辅的多样化保险模式。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各茶叶主产区政府在安排涉农资金时,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建设自营茶园,实行统一管理,从源头上保障质量安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茶农”、“合作社+基地+茶农”等生产经营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展市场推介、品牌培育、对外宣传等活动,每2年举办一次茶艺技能大赛。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不同方式,重点扶持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市茶科所的搬迁建设,尽快建成北方茶叶研究中心,在茶树抗旱良种选育、生态模式研究、特色茶叶研制、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积极争取建立省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实现良种选育繁殖产业化;发挥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推进茶产业的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我市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的龙头优势;鼓励企业围绕茶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升茶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基层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茶叶主产区县科技人员达到2—3名、主产镇1—2名;加大对新型茶叶机械使用培训投入,加强茶叶加工人员培训。引导和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全市茶产业整体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