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

关于我们

"产业大脑" 简介

建设情况

围绕茶产业三大痛点,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将分别面向政府侧和企业侧,打造一批产业生态类、智造应用类、共性技术类场景应用,构建“数据汇聚、算力调度、算法开发、服务开放”四类平台,打通政府、 企业、行业等数据资源,最终实现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的建设目标。在政府侧,通过产业地图、数据仓库、数字金融、数字双碳等功能场景的建设,构建产业链图谱及智能决策模型,为产业监测提供准确数据支撑;科学评估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实现产业统筹管理。面向企业侧,产业大脑打造记忆存储、环境监测、精准种植、智能加工等场景,改变现有落后的产业模式,实现生产模式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可控化;通过严控品牌标准、统一品牌宣传、打造品牌文化,质量赋码追溯、线上线下验真等手段,强化品牌辨识度,实现从田间到茶杯的全程溯源臻选。


行业痛点

  产业模式落后、品控不稳定:

全市74.2%的茶园分布在茶农手中,通过SC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仅占16%,部分茶企加工工艺粗糙,主要以低品质、低价值的干毛茶为主,无法满足精制茶 加工高品质、高价值的要求。

90%的茶园缺少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监控监测手段,水肥药使用不规范,病虫害防治手段传统,碎片化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管控和标准化生产

  品牌辨识难、质量臻选难:

南茶北卖、以次充优现象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山东茶、日照茶的品质认知,导致口碑缺失。

茶叶验真缺少有效手段、茶叶质量无法溯源,消费者真假难辨,品牌辨识度差。

全市茶叶企业子品牌有1000余个,品牌“多而杂、小而散”,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质量难以甄选。

产业监测力薄弱、行业管理难:

茶园分布广而散,茶企小而乱,政府侧缺乏监测与洞察手段,产业洞察不足,行业管理混乱。

涉茶企业近万家,年销售额过千万的企业不足3%;

茶叶种植户4万余户,茶园面积50亩以上的仅152户;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仅占全市茶叶企业的3.5%。


组织运营

  三分建设、七分运营,精致茶加工“产业大脑”创立了全接入、全场景、全环节、全渠道、全产业的“五全联动”运营模式。

  数据信息全接入:政府搭台相助,茶农合作社、茶企等数据信息全接入,实时、共享,可提取、调用;

  全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生态的品质、价值、利润得到保障提升,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发挥超能力;

  工艺全场景受控:茶企精制加工,茶农精致养护采摘等全场景视频接入,用算法监督,可追溯倒查;

  销售全渠道查验:销售全渠道使用唯一编码,从二维码视频查验场景、条码茶产地、茶企、规格,到数字码12345专席确认,使消费安心、放心;

  保真全环节介入:从茶田测绘评估产能、鲜叶交易、精致加工全环节赋码、保真,可查询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