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种类:
政策资讯
新闻动态
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枣庄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4-10
申报类别: 其他
枣庄市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通知
2024-04-10
申报类别: 其他
枣庄市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枣庄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
2024-04-10
申报类别: 其他
枣庄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2024-03-20
申报类别: 其他
山东省
今年3月山东将开展第二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通过在重点行业有序推进“产业大脑”建设,逐步汇聚形成山东工业经济大脑,增强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力。
2024-02-24
申报类别: 荣誉
山东省
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重庆拟面向工业领域推进建设一批行业产业大脑
2024-01-29
申报类别: 其他
重庆市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batteryBrain/gtt-manager/0c9ad1a2de904417bd25f04e0abea077/Snipaste_2024-12-27_10-13-10.png)
把“企业树木”打造成“产业森林” 枣庄为新能源锂电产业安上“最强大脑”
0月15日,山东鲁南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一新一到公司,便登录“山东省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平台”,查看运行情况。过去一年,他们不仅完成了平台的框架建设,还与省平台成功打通,吸引了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入驻。目前他们正在不断细化各类应用场景,努力打造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的“最强大脑”。枣庄市向来为南北咽喉之地、商贸繁庶之邦,自古物产丰饶、英哲辈出,有着悠久的能源开发利用史。回看近些年发展,曾是典型资源工矿型城市的枣庄,紧盯“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将新能源及锂电产业当做重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培育,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工业倍增的重要支撑板块,“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作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锂电产业的重要板块,2023年7月,枣庄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由枣庄高新区挂帅,区属国有企业山东鲁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产业大脑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与工业互联网相辅相成,最终目的是构建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全面助推产业发展的数字化、高端化、创新化进程,以推动全产业高质量发展。”邓一新这样说道。作为牵头建设单位,他们的建设目标不仅限于搭建平台上,而在于真正发挥赋能作用。平台自申报到框架建成,得到省工信部门及市区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在项目建设中,高新区瞄准产业招商和运营痛点,联合山东省锂研共同体、枣庄移动、深圳点链,以及山东欣旺达等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共同开发“1+N+X”模式(即1个底座平台、N个企业赋能平台、X个政府侧应用平台),为政府科学治理产业提供数字支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集采集销服务,真正让数据跑起来、产业活起来。采访过程中,记者获悉,平台目前已上线招商地图、产业链图谱、企业动态监测等数个政府侧数字化场景。这对于政府因地制宜构筑产业发展格局、高效链接适合本地的高成长潜力企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平台还通过整合采购需求,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企业在价格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节约成本。经过一年的数据积累,来自江西宜春、山东德州等全国各地的相关上下游企业,主动联系加入平台,积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高效的企业级金融服务是各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一环,针对企业在资金层面上存在的痛点,平台还打造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平台的“牵线搭桥”,企业可以寻找到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解决企业资金流和融资等难题,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平台也成功实现了与省平台的数据对接,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产业大脑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动态和行业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洞察力和决策效率。平台在运行落地,带来的“磁石效应”将不止于此:数字引擎持续释放价值,今年1-5月份,枣庄高新区新能源及锂电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7%。预计2025年,平台将具备服务全国市场的能力。把“企业树木”打造成为“产业森林”——山东省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平台的落地运行,正是枣庄不断厚植“近悦远来”沃土的生动实践。凭借绿能全新崛起的枣庄,未来三年也将迎来向千亿级迈进的黄金期,实现着从“增速领跑”到“规模领先”再到“科技领航”的三级跨越。在加快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更多的“枣庄方案”正在不断涌现。
发布日期:
2024-10-18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batteryBrain/gtt-manager/e00469792c58401a8dbc9d06426ffc9f/Snipaste_2024-12-27_10-15-37.png)
山东枣庄:推动锂电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东枣庄高新区紧紧围绕全市“锂电产业核心基地”定位,充分发挥近20年锂电产业发展沉淀的产业基础、技能人才要素市场等优势,以点带面、以链促群,力促锂电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图为山东极电电动电池总成项目厂房里,工人们正在进行锂电池产品生产。 5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块电池包下线……走进刚刚竣工投产的山东极电电动电池总成项目(以下简称“极电电动”)联合车间,智能配送AGV穿梭,生产线上各个环节都是全自动化操作。 考虑到枣庄对于新能源企业上下游的完整布局,极电电动选择落户枣庄,成为吉利控股集团在北方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新能源产品解决了终端消费者安全性、里程焦虑等问题,半小时内电量即可从10%达到80%。”极电电动总经理张天赐说。 作为全国传统能源基地,枣庄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被界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早在2003年,枣庄就因发展动能不足开始探索锂电池产业,是全国锂电池产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 二十年转型沉淀,三年强势崛起。2020年以来,枣庄突出新能源产业发展首位度,打造出布局优化、链条完备、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枣庄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山东锂电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目前,全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年产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方米、电芯32GWh、拆解0.9万吨,构建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产业链,“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蝶变。 暑热未退,枣庄处处绿能涌动,新能源产业澎湃起势。 与极电电动位于同一条路上的,总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生产车间内,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块块电芯、电池依次下线,将被运往全国各地,作为“能源心脏”装载于各类主流车型。 产业布局只是第一步,让新技术走上生产线,同样重要。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数字孪生、IOT、5G等技术自主开发了“点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产能提升17%左右,平均每条生产线不到3秒钟就有一块电芯下线。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政务发展部经理李远东介绍,到今年年底6条生产线将全部具备投产条件,规划产能可达16.5GWh。 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跑。以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为圆心,半径1公里范围内就建有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近10个。其中,科达利、好力威、速博达等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项目均由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磁吸”而来,有力带动了锂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 当前,枣庄构建以枣庄高新区为核心基地、滕州、薛城、台儿庄为配套产业区,市中、峄城、山亭为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模式。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滕州确定重点发展的“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发挥锂电池隔膜技术优势,滕州市以中材锂膜为龙头,立足湿法双向拉伸技术不断扩大锂电赛道的宽度。锂电池隔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新质生产力是老工业基地求变图强的必然选择。当前,枣庄抓住省里支持枣庄发展锂电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重大机遇,超前布局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电池等行业新赛道。 山东泉为新能源异质结电池级光伏组件产能空间全省最大,光电转化率全省领先;金晶玻璃生产的TCO镀膜玻璃作为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产业链上的重要组件,实现技术突破;协氢(枣庄)公司生产的小型氢燃料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两轮电动车、小型无人机等领域,形成了龙头牵引、项目带动、抱团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枣庄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5个储能产业基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并网的储能装机规模达362兆瓦/724兆瓦时。山东省能源局积极支持枣庄抢占新能源电池发展新赛道,近两年共支持枣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7个共76.2万千瓦,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将“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产业集群,纳入《关于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举办首届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支持枣庄成立锂电产业联盟、全国锂电产业融合共同体,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发展。 天科新能源、海诚新能源、国晟电池、枣庄金万通电子产品等多家企业纳入省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精工电子成功获批全省首张锂电池产品碳足迹证书……枣庄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正在加速显现。
发布日期:
2024-08-27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DOS_TENACY_ID/gtt-manager/0038151c03df4df7bd54b6237f2ed1c2/%E5%9B%BE%E7%89%871.png)
榜单发布!山东省开展2024年度“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涉及11个大类49个行业
榜单发布!山东省开展2024年度“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涉及11个大类49个行业各市人民政府,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等有关要求,为加快推动我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就组织开展2024年度“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通知如下。一、“产业大脑”榜单根据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方案(见附件1)中关于建设范围的要求,“产业大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2024年揭榜挂帅细分行业榜单共计11大类49个。二、揭榜挂帅条件(一)“产业大脑”申报主体:1.组织单位。组织揭榜单位和联合单位推动“产业大脑”建设,产业集群分布在同一个市多个县(区、市)或功能区内的,由市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单位;产业集群分布在一个县(区、市)或功能区内的,由县(区、市)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作为组织单位。2.揭榜单位。牵头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可以由组织单位指定的国有平台公司、产业集群头部企业、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运营机构或深耕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等作为揭榜单位。揭榜单位应充分了解产业集群行业及数字化转型趋势,具有较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具备丰富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营经验。3.联合单位。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可作为联合单位共同参与“产业大脑”申报、建设和运营,联合单位原则上不超过4个。(二)“产业大脑”申报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属于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产业,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在全国产业布局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集聚度和产业链健全度较高;上一年度产值原则上达到100亿元,产业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可适当放宽条件。2.具有较好的数据基础。获批省级工业大数据区域中心、行业中心,或规划建设满足“产业大脑”存力和算力要求的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内企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具备数据汇聚、治理和流通的条件。3.制定可行的建设方案。方案能够准确识别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面临的关键痛点或瓶颈,以及亟需数据赋能的应用场景;科学合理规划“数据汇聚、算力调度、算法开发、服务开放”四类平台的建设内容和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实施性和较好的预期效益。4.明确推进和保障机制。原则上成立由组织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产业大脑”推进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产业大脑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和资金使用计划。5.揭榜单位和联合单位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经营行为,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未发生重大事故,信用状况良好(以信用中国、信用山东查询结果为准)。三、申报程序(一)组织申报。组织单位根据辖区内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情况,统筹揭榜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编制“产业大脑”揭榜挂帅申报书(见附件3),参照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指标体系(见附件4)准备相应证明材料。纸质申报材料盖章后提交至各市人民政府(同时提交申报书电子版)。(二)初审推荐。各市人民政府负责材料初审及汇总上报,于5月10日前将推荐汇总表(见附件5)和纸质申报材料(一式贰份)、电子申报材料报送至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三)评审公布。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通过现场答辩方式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初步确定入围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公布“产业大脑”试点名单。试点建设期为两年,验收通过后正式挂牌。四、其他要求(一)各市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严格把关、审核申报材料。原则上各市、县(市、区)和功能区的“产业大脑”申报数量不超过1个。(二)揭榜单位和联合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严禁弄虚作假行为。(三)其他未尽事项参考《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联系人:蒿云鹏、安章、王俊人地 址:济南市省府前街1号综合楼电 话:0531-51782640 18953198935 15098750939邮 箱:cytjc@shandong.cn 附 件: 附件1: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pdf 附件2: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揭榜挂帅榜单.pdf 附件3:山东省“产业大脑”揭榜挂帅申报书.docx 附件4: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指标体系(试行).pdf 附件5: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推荐汇总表.docx 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年4月8日
发布日期:
2024-04-17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DOS_TENACY_ID/gtt-manager/f1289ff616ef4f90a58301c3d1494f83/2222222%281%29.jpg)
山东“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加快建设,首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
1 1 3月2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的首届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陈肇雄、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立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李丽、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堃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山东(日照)精制茶加工、山东(梁山)专用车整车、山东港口物流等首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发布并做宣传推介。去年以来,我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等领域,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培育了32个“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部分“产业大脑”已陆续完成建设并上线运行,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整合全国产业互联网平台优质资源,提升产业数据要素流通效率,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数字产业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建的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能力中心通过与行业“产业大脑”共建地方专区等方式,提供直通车服务、专项云服务、能力组件仓等共性能力,为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资源对接和数据服务,助力行业“产业大脑”提升建设运营水平。 根据规划,到2025年,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6个重点行业和11条标志性产业链,山东将建设50个以上“产业大脑”。目前,山东“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服务平台已汇聚“小快轻准”优秀数字产品957件,上架能力组件1208个,与10个行业“产业大脑”共建了地方专区,服务小微企业49500家,“专精特新”企业539家。下一步,山东“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服务平台将链接更多行业“产业大脑”,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生产关系重构的数字“生态圈”,加速形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
2024-04-17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0f733b4df21d467f9f206f3392723e5a/%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09092000.jpg)
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入选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滕州市机床产业大脑为首批“产业大脑”入库培育项目
一、为什么是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这就要从枣庄的锂电产业说起——在探索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枣庄在全国较早形成了锂电产业集群,在省委省政府的明确支持下,枣庄确立了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宏伟愿景。那么,“产业大脑”究竟是什么?“产业大脑”前身其实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在现实应用中,由于目前涉及数字化转型最多的产业还是工业相关领域,因此也可以简单地将产业大脑理解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发展的细分。所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构建的工业云平台,为平台用户提供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等服务。当平台进驻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整个平台就可以发挥其对信息、资金、人才、产品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作用,推动资源、主体、知识集聚共享,形成社会化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用枣庄本土案例来描述下“产业大脑”:少了机器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数据的无声流动——走进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三色灯每隔30秒一次的闪动,就有一组生产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并完成汇总分析,之后,分析结果再以生产进度、操作指南等输出。“如果说之前的数字化升级相当于对‘肌体’进行改造,那么现在则有了‘大脑’,‘哑设备’能‘讲话’了。”这一变化由海特数控与浪潮云洲合作搭建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带来。这样的场景就是“产业大脑”将要实现的一个场景。伴随大量生产数据用起来、活起来,目前海特数控订单及时交付率增长超50%,设备综合效率增长超20%,产品毛利率也大幅提升。将目光再转向锂电产业:以锂电产业核心区——枣庄高新区为例,被科技部授予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山东省唯一省级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在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发展成熟,产业链条完备,产业支撑有力。截至2022年底,锂电核心企业48家,国家及省“专精特新”企业17家,营业收入99.1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800亿元。精工电子高尔夫球车锂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90%以上,海帝船舶电池占全球市场超过10%。形成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到电芯制造、检验检测的全产业集群,奠定了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的基础。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储能)电池、投资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插混汽车电池项目、投资8亿美元的韩国亿恩科电解液项目以及投资20亿元的科达利锂电结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深圳创普斯、香港雍申科技等43个总投资833亿元的锂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方面:平台加快建设,成果大量涌现,人才形成集聚效应。建成锂电科研平台43家,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北美UL标准授权,建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实验室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个。锂电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获批锂电相关专利947项。引进锂电产业高端人才超过100人。依托枣庄学院建成锂电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在产业生态方面:企业集聚发展,龙头带动力强,全链协作有力。组建中国北方锂电产业联盟,拥有山东欣旺达、吉利欣旺达、精工电子、天润、天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以吉利欣旺达为链主企业,关联服务锂电上下游企业超7000家,涵盖锂电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平台产业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完整度全国领先。建设“中国电池护照联盟”,实现锂电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和“碳溯源”服务,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可降低全产业链成本达25%。二、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怎么建设?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要梳理了破解锂电行业发展的痛点,才能有的放矢。枣庄高新区梳理出欧盟电池贸易壁垒、锂离子电池成本高、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大、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痛点,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其次,枣庄高新区提出了产业大脑的建设思路:按照山东省产业大脑“4321”建设体系,贯通“两端、两侧、四链”,以数据为核心资源要素,贯通制造端和市场端,融通政府侧和企业侧,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为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打造“智慧大脑”。“依托枣庄高新区现有平台数据汇聚优势,建设“数据+算法”开放平台,为政府侧、企业侧相关应用做好支撑。”山东鲁南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一新介绍,与此同时,依托鲁南大数据中心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鲁南经济圈区域分中心优势,汇集算力、存储及网络资源,构建“产业大脑”数字底座。在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过程中,他们将重点对归集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行业数据进行数据治理,聚焦数据价值沉淀,实现数据资产增值。根据产业大脑沉淀的数据,面向政府侧或企业测提供产业动态监测、协同制造、产能共享等数据服务。枣庄高新区还构建了基于锂电大脑的特色应用:一是供应链协同平台。全面打通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全流程协同场景及企业内部管控流程。二是构建供应链金融。依托枣庄普惠金融平台,开发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锂电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结构创新。三是构建企业赋能平台。依托产业大脑,构建海量企业级应用,助力锂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快速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晨星工厂”。三、建设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的资金哪里来?枣庄高新区锂离子电池产业大脑计划总投资为1620万元,以政府为主导,纵向建设锂离子电池产业大脑,横向建设行业内各企业工业互联网,实现行业全覆盖、跨行业全链接。平台建成后将由管委会组织区属国有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等成立产业大脑运营公司,负责平台运营推广。锂离子电池产业大脑项目预计2025年实现项目正收益,整体效益达2000万元以上,实现平台规模全国第一。此外,在机制建设上,枣庄市、高新区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锂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市、区级锂电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锂电产业跨越式发展。高新区还专门成立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锂电大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枣庄高新区着重明确了建设计划时间表,拟在6个月内,完成产业大脑申报和筹备;12个月内,完成基础平台建设;24个月内,完成产业服务应用建设,之后经评审验收后在全行业、全省进行推广。(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令洋报道)
发布日期:
2024-04-11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f14f651d818141c6862aaef6f62227dc/%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10163537.png)
枣庄2家单位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公示名单
近日,山东省数字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和入库培育公示名单。我市2家“产业大脑”入选名单,其中,高新区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入选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滕州市机床产业大脑为首批“产业大脑”入库培育项目。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评选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数据资源体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试点和项目。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旨在加快推动我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据驱动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数据驱动+数字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探路。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和入库培育名单的公示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数字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根据《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经各地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拟确定济南章丘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大脑等16个项目为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青岛平度市化妆品制造(睫毛)产业大脑等16个项目入库培育,现予公示。公示时间自2023年7月19日起至7月25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实名)形式反馈至联系邮箱。电话:0531-51782640邮箱:cytjc@shandong.cn附件:1.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公示名单2.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入库培育公示名单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代章)2023年7月19日
发布日期:
2024-04-10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efad23ad3de24f988a3512b0158b301e/%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10095353.jpg)
欣旺达62亿元锂电项目枣庄开工
2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举行2024年春季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随后枣庄市接续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98个项目在今天集中开工,总投资达719.8亿元,掀起了新一轮大抓项目、拼抢发展的热潮。 其中包括欣旺达10万吨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项目,总投资62亿元,同步规划年产5GWh的集装箱储能系统。 消息显示,欣旺达10万吨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项目位于滕州高铁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目前项目规划方案正在设计,项目一期占地70余亩,建设包含PACK生产车间和储能仓装配车间、成品库等在内的储能生产厂房,预计年底建成。 该项目由欣旺达集团投资62亿元建设,企业创新采用带电裂解技术,使锂镍钴锰等稀有金属回收率显著提升,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40%,同步规划年产5GWH的集装箱储能系统,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纳税2.7亿元,补齐补强枣庄锂电产业链。
发布日期:
2024-04-10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5d439dea4ed747aaaa5cbe4c5ef0848c/%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10092934.jpg)
山东欣旺达规划建设7条高性能电池生产线 助力枣庄锂电产业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日讯 新春伊始,枣庄市高新区的新能源企业已经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生产中,全力以赴抢抓早春生产经营的黄金期。走进山东欣旺达BEV方形铝壳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工人正在对各种工艺、电气、仪表设备的性能以及生产装置系统进行联动运行调试,该项目已具备产能约4.5GWh/年,满足约120000辆高性能电动汽车的需求。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经理李远东说:“BEV方形铝壳电池目前的产品订单情况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这反映了市场对高性能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这两条新产线的正式投产将极大地缓解当前的生产压力,提高我们的产能,确保每一块电池都能按时交付到客户手中。”目前,山东欣旺达一期工程的6条产线中已有4条正式投产,二期、三期工程分别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7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枣庄锂电产业的发展。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经理李远东说:“我们所有产线全部投产后,山东欣旺达将实现年产能50GWh,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配套生产基地。”
发布日期:
2024-04-10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a86478955b6242df9beaf14df2d2a262/%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10092724.jpg)
锂电新赛道 枣庄加速跑——全市锂电企业增至117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8.4%
“轰轰轰……”位于枣庄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创普斯年产18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1号厂房里,机器设备有序运转,车间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液晶控制屏观察设备参数。该项目是省重大项目,经过近11个月的紧张建设,于7月16日正式投产,接下来还有2号和3号厂房的建设。“创普斯年产18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是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延链强链的又一重要成果。”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说,首期6条烧结窑炉的点火投产,不仅点燃了创普斯集团蓬勃发展的“逐梦之火”,也点燃了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能级跃升的“奋进之火”。作为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区域板块,台儿庄区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靶向招引,仅去年以来就实施了投资150亿元的10个锂电项目建设,吸引了丰元锂能、丰元汇能、创普斯等一批锂电领军企业集聚发展。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枣庄陷入了动能不足的困境。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枣庄突出锂电新能源产业首位度,推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引变量齐抓并举,加快建设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枣庄深耕锂电新能源产业十余年,产品涵盖正极材料、锂电池生产、PACK组合、回收利用等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公司总经理柯西文说,围绕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产品研发等需求,当地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批产业工人奠定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有了产业初探的经验和产业工人的积累,枣庄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聚焦储能电池、轻动力电池和固态电池产业,枣庄加速完善产业链,争取2025年锂电产值达到800亿元。 在精工电子研发中心,企业研发部经理张敬捧正带领研发团队进行锂离子电池材料实验。“公司每年研发投入稳定增长10%左右。”张敬捧说,2021年,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拥有比较齐全的设备,培养了一支开拓进取、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除了精工电子等本土企业,国内知名锂电企业纷至沓来,掘金枣庄。在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车间内,BEV173Ah等相关产品不断下线,经“私人定制”式组装后,将作为“能源心脏”装载于沃尔沃、极氪等高端车型。“过去一年,吉利欣旺达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仍如期实现了HEV5.2Ah及BEV173Ah产品的下线,这离不开枣庄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倾城之力’的支持。”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叶智林说。2022年12月,以该公司为建设主体申报的山东省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36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之一。该共同体明确当前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优势及短板、技术链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枣庄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化、推进产业链条高端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供有力抓手。今年,枣庄市委、市政府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锂电新能源和高端化工两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业已成势的锂电新能源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枣庄高标准谋划“1+3+3”的全域产业布局,明确了各区(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定位——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滕州市锂电隔膜、电解液及储能,薛城区锂电负极材料、锂电池及电解液,台儿庄区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市中区正极材料及电解液(添加剂),峄城区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控芯片,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及储能“三个协调发展区”;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枣庄锂电企业发展到117家、较2020年增长了近5倍,形成了从锂电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到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拆解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今年以来,枣庄加快建设总投资793亿元的43个锂电项目,上半年全市锂电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4%。全市锂电企业已授权专利1676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35%,20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科技创新赋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正加速显现。
发布日期:
2024-04-10
![](https://www.industrysd.cn/attachment/noauthorizefiles/ZHANG_QIU/gtt-manager/d850c440e277429d8a8e02adcdc05acd/%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0410092419.jpg)
磷酸铁锂“小巨人”,枣庄精工电子:以技改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工电子)见证着枣庄经济发展转型的创新探索。精工电子成立于2008年,是枣庄本土锂电龙头企业、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两年,精工电子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改造,研发生产出具有电池一致性好、电池使用寿命长、倍率放电等多项技术优势的锂离子电池,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成功激发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打造出锂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及电池组、超级电容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优质企业。以技改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就是这样一家在细分领域里做到领先的公司,也在积极解决如何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省级政府引导基金联合市县两级政府引导基金及时“输血”,对股权结构和经营团队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精工电子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两轮投资精工电子;同时通过市场化业务持续投资,成功带动精工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联动发展。精工电子意识到,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新一代高比能量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产业化项目在精工电子应运而生。据了解,项目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材料,同时具备多项核心技术,根据晶体生长机理,有效调控磷酸铁锂材料一次粒径尺寸;高温固相碳包覆技术,通过碳包覆工艺流程的创新,使磷酸铁锂表面碳层厚度在控制范围内,并且包覆均匀,形成完整的包覆层;人为干预制造晶体缺陷,通过金属掺杂,在晶格中可调控的制备多电子或多空穴的磷酸铁锂材料,提高磷酸铁锂材料自身的导电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具有三大技术优势,电池一致性好,解决了行业电池一致性问题,减小了极化,提高电池的一致性;电池使用寿命长,利用电池补锂、低耗力和新型结构设计,发挥磷酸铁锂电池长寿命的优势;公司利用高功率低发热技术,实现功率型电池倍率放电能力。先进的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及核心材料的工艺技术来源于精工电子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记者了解到,精工电子拥有300余项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应用技术专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湿法工艺和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等发明专利,众多自主创新研发与专利技术,使得精工电子成为目前国内少数既拥有核心专利又拥有先进圆柱形电池制造工艺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据了解,自2020年12月开工到2022年6月完工,新一代高比能量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全自动化生产线及无尘生产车间。建设3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0.75GWh高性能圆柱形电芯生产线,电芯生产数量翻倍,生产瓦时数提高,在产能扩大的同时车间人员数量减少,人均效率大幅提高。数智化转型点亮全球精工电子深耕锂离子电池十余载,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应用领域,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芯、PACK智能制造等上下游关键环节拥有众多自有知识产权。不同于传统的新能源企业,精工电子所有的产品终端应用领域不是大众化的乘用车、两轮、三轮及四轮低速产品,更不是3C数码类产品,而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如房车、医疗器械、智能家储、智能制造等国外特殊应用终端,产品以海外市场为主。也正是因为如此,精工电子以终端客户关切为基点,结合逆向研发与自主创新。精工电子的生产模式是“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客户定制的组装产品规格、容量、电能可谓五花八门。为此,精工电子引进数智化管理系统,为生产的各个环节开发了诸多模块,从建立物料BOM向下游梳理,沿途连续整理接单排单、产品设计、电子图纸、物料清单、原料采购、材料使用、产线运行、产品下线、质检品控、入库出库、仓储物流等一长串生产环节,建立数据模块,实现数据驱动。产业链的闭环管理,精工电子不仅仅成功控制了物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生命周期更新更加快捷,资金周转率大幅加快。遵循“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不仅仅是数智化管理,在优先选择节能型、易维护的设备上,精工电子还采用了全套精密、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工艺路线均为精工电子自主研发,全自动化设备批量生产,保证电池生产批次间的稳定性,配合自主研发设计的保护电路芯片,增强安全性及电池寿命,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信息化生产、产品周期全追溯。精工电子的磷酸铁锂材料及电池产线采用先进的MES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时时监控、自动调节、数据自动采集、异常区分、数字化信息自动存储等功能,不仅生产效率高,批次稳定性好,产品性能优异,而且数据均可追溯,现在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工艺。精工电子还加强构建仓库和生产现场的条码识别系统方面建设,如今已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数据的实时记录及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链条。通过MES和ERP的集成,打通计划端和生产端数据流,计划与现场衔接更紧密,变更响应更及时,计划数据结构化,可即时查询和统计,大大提高数据的统计效率,都可以通过面对报表和看板实时查看订单和工单生产进度、达成率,现场执行更透明,基于现有生产运营模式以及自动化设备条件,实现从领料、投料、工单执行、关键工序批次条码打印、生产制程数据采集、防呆、报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MES、ERP、BPM、企业微信、PLM系统无缝对接;打通销售、计划、采购、仓库、生产、技术等各系统数据,并实现企业微信进行预警和提醒。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将设计文档、设计图纸、设计过程等相关信息全都统一到线上管理。2020年至今,精工电子已多次获得省市区三级技改奖补资金,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示范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省级两化融合优秀企业、省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省级两化融合优秀企业等多项平台、称号,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及电池组、超级电容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优质企业。
发布日期: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