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宁阳钢球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产碳钢球、轴承钢球、不锈钢球67万吨,产能超过全国的65%,成为覆盖拔丝、冷镦、硬磨、淬火、光球、精研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宁阳钢球产业2018年被认定为“山东省转型升级示范产业集群”,2021年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宁阳县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部署,按照“龙头引领、数字赋能、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洛阳轴承研究所技术支撑,引进辰信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辰信基础零部件绿色智能智造示范项目,整合周边及县内320余家钢球生产企业,打造钢球数字经济总部,推动钢球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迈进,有力提升了钢球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和话语权。今年上半年,全县钢球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11.1%;钢球产量37万吨,同比增长15.2%。宁阳县“钢球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宁阳县钢球智能制造工业园区成功入选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钢球产业高端化升级
针对钢球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发展方向不清问题,坚持系统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梳理产业链条,卡点入位布局,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路径指引。一是高起点规划。制定钢球产业发展规划、钢球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宁阳县钢球产业发展图谱,找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节点,有的放矢、按图索骥,引进辰信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辰信基础零部件绿色智能智造示范项目,打造集“材料供应、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行业服务”于一体的行业龙头,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全方位对照上市公司标准,聘请洛阳轴承研究所、中机十院做好项目产业规划设计和厂房布局规划,由中铁上海局施工,从中国通用机械集团定制全套设备,建成30万吨退火改制材料生产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滚动体原材料生产基地,实现原料直接供应到下游企业厂门口。三是高质量推进。做实做细“链长制”,成立由县级领导干部任链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钢球产业)专班,建立健全现场办公等工作机制,县级统筹、部门配合、镇街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蒸汽供应、用地占压文物等问题,保证项目建设进度。自2023年5月项目开工以来,206天完成厂房主体建设,309天实现点火运行,一年达成竣工投产。全面达产后,年可实现30万吨材料改制、2万吨精密钢球生产,销售收入超20亿元,规模达到全国第一。
深化数实融合,赋能钢球产业数字化转型
把数字赋能作为钢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钢球产业各要素、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是建设“产业大脑”。引入中信云网、浪潮工业等数字化系统服务商,投资1500万元建设“钢球产业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钢球产业链各环节赋能,构建数字赋能、智慧运营和产业生态三大体系,实现订单快速响应、生产高效组织,推动钢球生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大力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建成国内首条全工序智能数字化生产线。新上AGV智慧物流,开发WMS智慧仓储系统,工序间物料转运自动运行,每年可节约人工及搬运成本600万元。二是推动装备升级。建成4栋标准化厂房,新上高标准材料改制生产线、精密钢球生产线5条,购置先进检测检验等设备69台(套),应用PLC数控系统、高精度高速冷镦等先进技术,建成国内首条滚筒回转炉热处理自动生产线、数控高速冷镦机生产线和数字化拉丝机生产车间,钢球产品实现G10级批量生产,G5级稳定生产,数控高速冷镦机出球速度可达到600-800粒每分钟,是普通冷镦机出球速度的3倍以上,产品一致性更加稳定,球坯可节材5-8%,成品率可提升5%以上。三是上线“云联钢球”。与中信云网合作上线“云联钢球”数字经济总部项目,为钢球企业打造专属的“工业淘宝”,通过集采、代采原材料打通上游采购端,以产业商城拓宽销售渠道打通下游销售端,实现钢球买全球卖全球。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商品流、数据流、物流、资金流信息,为银行提供交易闭环、资金闭环的风控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自5月份启用以来,已入驻企业50家、金融机构12家,完成交易4000余万元,企业采购成本平均下降约9%。
强化产业协同,助力钢球产业集群化发展
树牢链式思维,强化产业协同,推动集群由同质化竞争向分工协同转变、资源占有向资源共享转变,加快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提升钢球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资源共享。抓好产业共享平台建设,与洛阳轴承研究所合作共建国家级钢球及特种材料球技术研发中心和滚动体检验检测中心,为中小钢球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把控等服务,避免企业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共享。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规划建设一批配套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标准化厂房,采用可租可售的灵活方式吸引钢球生产、配套企业入驻,引导企业淘汰老旧生产设备,实现轻装上阵。二是加强分工协作。按照“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生存”的思路,引导产业集群内钢球企业立足各自特点,在做精做细1-2个产品或规格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产业链内部分工,龙头企业负责开拓市场、统一供应拔丝、产品检验检测,骨干企业主要承担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研等工序,配套企业主要从事冷镦、光球等工序,构建起前端有原料供应、设备制造,中端有钢球加工生产,末端关联产品延伸的完备产业链条,变“同行是冤家”为“共赢靠大家”。协同配合的产业生态,使钢球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利润提升15%、物流成本下降8%。三是培育过硬品牌。依托辰信轴承建立钢球产业品牌运营管理平台,制定钢球团体标准体系和品牌质量管理体系,培育“一超钢球”高端品牌。将符合团体标准的产品纳入产品库,统一以“一超钢球”对外宣传和销售。今年5月份,成功承办“2024全国滚动体行业数实融合智能智造技术促进会”,在国内打响了“一超钢球”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