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属板材产业大脑

两会解读|特别致敬企业家,滨州拿出更大诚意加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7

“一年来,广大企业家面对困难不畏惧、以梦为马勇向前,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衷心感谢各位企业家,向企业家们致敬!”1月15日,滨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滨州市市长李春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致敬了滨州的企业家,拿出更大的诚意来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政联企、扩增量、重科创,经济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报告中指出,2023年滨州实施“政联企、齐攻坚,优存量、扩增量,重科创、深融合”,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提升优化、内生动能提速释放。其中,滨州创新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常态化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在全国首创县两级法智护航中心,多渠道办结企业诉求1.3万件。培育“四上”企业1613家,增长162%。分三批推出173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并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674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强力推进,256个项目竣工投产。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49亿元,有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同时,启动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350个,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总营收稳定在1.2万亿元以上。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预计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产业营收分别增长15%和12%,“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推动320家企业“智改数转”,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4家,揭榜入库“产业大脑”3家,

科研平台能级跃升。渤海先研院科创带动效益超30亿元,魏桥国科研究院聚合引领4个新兴产业链落地成势,新增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58家,校企合作企业超过1000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5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2家、瞪羚企业20家,均实现当年倍增。中裕食品、创新金属分获省长质量奖和提名奖,20家企业上榜中国品牌价值榜、列全省第2位。金银铜狮奖企业抱团引才,42人获评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专家, 新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195人、青年人才超过3万人。


转型升级、科创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早在2022年滨州“两会”期间,合影时滨州企业家们就以“C”位出境,体现了滨州坚持“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理念的一个缩影,也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具体表现。滨州更是连续举办了五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激发企业家筑梦、追梦、圆梦的澎湃激情和不竭动力。尤其是2023年,滨州市把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作为市委经济工作“一号工程”顶格推动,各级各部门把“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营商服务上展现新作为,“滨周到”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滨州要坚持发展为要、实干当先、勇争一流,突出“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决战决胜2024”,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品质滨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具体来说,2024年滨州要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增创制造强市新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纵深推进制造强市三年攻坚,挺起工业硬脊梁,筑牢发展强支撑。推进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充分发挥魏桥、京博、滨化等链主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335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400个以上,加快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推动打造2000亿级的精细化工、智能纺织省级集群,规上工业营收迈上万亿台阶。坚持特色产业园区化,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专业园区,推动化纤绳网、商用厨具、金属板材集群加速向300亿级、500亿级、1000亿级迈进,打造一批百亿级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推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提速壮大,开展能源电子“聚能”工程,推进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条,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改数转”企业300家以上,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云用数”,培育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数字化车间等100家以上。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滨州算谷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抢滩数据领域发展新蓝海。

2024年,滨州将打好科创赋能攻坚战,推动双型城市新跨越。持续叫响“科创滨州”品牌,发挥渤海先研院、魏桥国科研究院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京博化工研究院、滨化中央研究院、中裕农科院等做优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800家。办好滨州人才节,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00名以上,青年人才3万名以上,搭建“4N”平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人才集聚新高地。